25.08.2023北京科吉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您提出的《关于量化发展规划助力企业融入高效实现绿色发展与健康增长的建议》(第0934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背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市加快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构建完善“1+2+6+N”政策体系(1项实施意见,2项行动方案,6大重点领域专项行动方案,N项保障支撑措施),不断强化科技、市场、金融要素保障,全力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碳强度累计下降21.9%,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9.4%,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
作为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包括我市在内的七省市开展地方碳市场试点,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纳入地方碳市场试点的省市。2014年6月,重庆碳市场正式启动交易,试点以来,我市建立并逐步完善碳市场政策制度体系,建成碳排放报告、核查、登记、交易等信息化平台,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不断深化。目前,重庆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共152家,截至2022年底,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指标约4000万吨、8.35亿元。进一步健全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建成上线全国首个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为一体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践行“两山”理论,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同时,借助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台优势,我市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及气候投融资发展,2022年8月,重庆市全域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两江新区纳入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
二、工作推进情况
围绕制定落实并量化发展规划,发挥好环境资源要素市场重要作用,更好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市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优化调整“四大结构”,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产业结构方面,以“+生态”思路发展产业,促进存量产业绿色转型,强化增量产业绿色导向,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生态+”理念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打造特色经济林,将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二是能源结构方面,“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2.8%,增速比“十二五”时期下降3.7个百分点。科学开发水、风、光、地热等能源资源,支持废气治理、污水处置、垃圾焚烧发电等环保产品迭代升级,大力推动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三是交通运输结构方面,提高铁水联运占比,加强机动车油耗管理,推广清洁能源车,提升轨道、公交出行分担率,鼓励绿色出行。四是用地结构方面,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全面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持续提升园区工业用地产出效益。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三线一单”并研发使用智检服务系统,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园区规划环评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出台《重庆市统筹疫情防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方案的补充意见》,优化了我市部分建设项目的停车配建标准,允许2022年新供应土地中位于轨道TOD综合开发范围内的住宅、商业、商务建筑项目的停车配建标准适当折减,以此鼓励、引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二)改革升级重庆碳市场,不断优化环境资源配置。
一是修订完善碳市场制度体系。修订后的《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由市政府于2023年2月20日印发,《管理办法》完善了管理体制、衔接了全国碳市场、调整了名录管理、优化了分配方式、强化了监督管理,对优化提升我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修订印发《重庆市碳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重庆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17个行业)》,规范碳排放核查工作。正在修订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登记管理、交易管理、核查机构管理等系列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碳市场制度体系。二是开展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为解决碳市场配额供给不足问题,保障碳市场平稳运行,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重庆市2019和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工作方案》,并将有偿发放的竞买底价设为竞价公告日前连续6个月我市碳市场配额定价申报交易加权平均价格下浮20%,有效缓解碳市场配额履约缺口压力,降低企业履约成本。针对2019和2020年度碳排放履约,市生态环境局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累计交易量1159万吨、交易额3.36亿元。三是加强碳市场交易监管。修订完善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系列规则,会同市金融监管局指导重庆联交所加强对碳市场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对可能影响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等异常交易行为进行重点监控,采取警告、约谈、限制相关交易账户等处理措施,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双碳”目标确立后,全国碳市场和国内其他试点碳市场行情均价都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现象。重庆碳排放权配额行情均价从2021年1月的25.07元/吨上涨至2023年3月的32元/吨,期间最高上涨至49元/吨。目前,碳排放配额行情均价排序方面,第一梯队80元/吨,为京、粤等省市地方碳市场;第二梯队50元/吨,为沪、鄂、深等省市地方碳市场及全国统一碳市场;第三梯队30元/吨,为津、闽、渝等省市地方碳市场。重庆碳排放权配额行情均价在中国9个碳市场中处于第三梯队。
(三)加快培育碳金融生态,为绿色发展赋能增效。
一是建好用活“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2021年10月,我市正式上线全国首个覆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碳惠通”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接碳减排与碳排放的两端,搭建生态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转化通道。持续推进平台“两端”双向发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成效初显。平台已注册登记66家企业,备案非水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等六大类型方法学共13个,自愿减排项目9个,“碳惠通”核证自愿减排量(CQCER)8个。允许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使用成本更低的CQCER进行碳排放履约。截至2022年底,使用CQCER进行碳排放履约清缴16笔,CQCER累计交易323万吨、交易额约7786万元。二是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全力推动两江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成立重庆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组,全面督促落实气候投融资试点各项任务。2022年组织召开专班会议15次,银企对接会10余次。印发《重庆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编制《两江新区气候友好型项目重点支持清单(试行)》《两江新区气候友好型项目管理指南》《两江新区气候友好型项目评估工作指南》《两江新区气候友好型项目碳绩效评价技术指南》等标准规范,初步构建引导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推动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建立双向合作机制,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在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标准、评价指南等规则制定中建立互通互认机制。以“一网、二库、三中心”为总体思路(建成一个气候投融资门户网站,项目数据、支撑数据两个数据库,项目管理、用户管理及成果展示三个中心),围绕产业低碳化等八个重点领域,实现“四个畅通”(部门与企业信息畅通、部门之间交流畅通、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畅通、市级与区县交流畅通)为目标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目前,已筛选入库项目399个,涉及融资意向3576亿元。支持华能燃机编制气候友好型项目评估报告,顺利推动全市首个气候投融资项目落地,该项目第一期贷款金额3亿元,利率2.45%,建成后在替代燃煤发电的情景下,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23万吨。三是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扎实开展绿色企业(项目)申报,依托“渝融通”“信易贷·渝惠融”等大数据系统,开展绿色项目(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形成了两批次绿色项目(企业)名单,并全部推送至金融机构。其中,绿色项目193个,绿色企业146家。截至2022年底,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分别获得金融支持29亿元、115亿元。用好绿色货币政策工具,形成两批碳减排重点项目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重点项目254个,截至2022年底,共获得金融支持42亿元。目前,已启动2023年碳减排重点项目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重点项目梳理工作,梳理形成99个项目清单。助力绿色低碳企业融资,积极推动绿色债券落地,加大绿色债券宣传力度,围绕循环经济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做好项目储备。2022年成功发行绿色企业债1支,金额14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已成功发行绿色企业债券5支,额度65亿元,用于支持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项目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多元绿色金融产品。出台碳排放配额、排污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融资指南,9家次企业办理碳排放配额质押,质押配额超30万吨、贷款合同金额近5亿元(部分为补充质押物)。成功落地排污权质押,帮助企业融资1亿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渐成规模,帮助武隆、巫山等区县融资超过1亿元。
(四)深入推动川渝合作,助力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
一是共抓生态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落实长江保护法,联合编制六江(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修订两省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建立长江上游珍稀动植物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建成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个。广阳岛入选中国十大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并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缙云山恢复“绿肺”功能,铜锣山矿山公园成为市民热门“打卡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城市绿心”。二是共治跨界污染,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立法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出台《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成立川渝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江津)巡回法庭。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建立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铜钵河、琼江、大清流河等流域跨界水污染联合防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帮扶,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协同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共同建立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无废城市”共建,首创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并拓展延伸到贵州、云南。三是共促绿色发展,努力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共同举办川渝节能环保产品技术推广系列活动,协同打造“双碳”示范区。协同推进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项目产能建设,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互联互通的“成渝氢走廊”已正式贯通。统筹建立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共同制定四川省、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上线“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自助查询系统”,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开通川渝跨省城际公交线路19条,建成川渝间11条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
(五)强化配套支撑,为绿色发展添砖加瓦。
一是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孵化培育绿色低碳创新平台,依托中国环科院西南分院、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加强储能、氢能、核能等“双碳”关键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推动碳捕集封存利用和先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规模化应用。二是抓好绿色发展政策公开和解读。规范政府信息发布,统一发布渠道、形式,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要求,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部门对出台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进行了公开发布,同时做好政策解读,帮助社会各界了解相关政策。三是注重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围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探讨耦合联动机理,按季度持续开展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并将主要成果融入到全市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服务政府决策。借鉴经济学投入产出研究理论及有关数据模型,先后系统开展了重庆市“十二五”期间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绩效、重庆市低碳发展横向对比、深挖污染减排潜力腾出环境容量服务高质量发展等研究,并形成了高质量决策报告。四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创建,引导和促成公民践行健康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
三、下一步打算
您在提案中提出,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助力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方面,还有诸多工作有待完善。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加快推动重庆碳市场扩容增效。进一步完善碳市场制度体系,优化调整参与主体范围,适当下调重庆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纳入门槛,扩大碳市场规模。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结合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要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拟将配额分配方法由原来单一的历史总量法调整为行业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以及历史总量法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配额分配的科学性。
二是拓宽重庆碳市场履约渠道。建立重点排放单位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本市核证自愿减排量(CQCER)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的常态化机制。增加市场调节机制,引入配额有偿分配,当市场出现供需矛盾时,可通过政府有偿发放的方式进行市场调节,保障企业履约。
三是持续深化川渝碳金融和环境资源交易领域合作。川渝联合开展碳达峰行动,强化绿色金融、低碳试点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领域合作。深度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共同争取政策支持。建好用活“碳惠通”平台,丰富重庆碳市场交易品种。推动重庆“碳惠通”同成都“碳惠天府”合作走深走实,探索构建实现成渝两地碳普惠双城互认机制。抢抓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机遇,推动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在气候投融资领域开展合作,做强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平台,引导资本向绿色低碳领域流动。
四是升级迭代“碳惠通”平台。谋划用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碳场景”将生产、生活、生态的“人场景”打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升级迭代“双城双碳”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统筹“三生三碳”多元场景,助推产业转型、生态扩绿和居民增惠。
五是发展培育碳金融,抓好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气候友好型项目落地”为目标,推动建设近零碳工厂、零碳会展和近零碳园区,持续推动气候投融资项目落地。进一步拓宽产融对接通道,完善项目库功能,探索建设碳账户。以“产业链”为切口,立足“链长制”,建立碳中和供应链体系,以链代点,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引领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
六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围绕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绿色发展的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归集绿色发展政策、知识、资料,按照数字化政务建设要求,建档成库。持续开展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从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全口径、全领域开展绿色发展方面研究,进一步发展理论,丰富内涵。
感谢您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吸纳您的建议,更好推动工作开展。
此函已经余国东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6月30日
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