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2017北京科吉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近日,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碳排放权交易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碳排放权交易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对各试点碳市场启动以来历年碳配额的成交量、成交额、成交价格、履约情况进行了梳理;从试点碳市场的覆盖范围、配额总量的确定、配额结构、配额分配方式以及配额确定方法等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各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能源消耗特征、碳排放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碳排放重点行业的碳减排潜力、碳成本和贸易密集度情况,演示了主体责任的确定;在考虑行业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市场竞争力和历史排放量的基础上,测算了湖北省行业的控排系数,作为行业配额调整应用的案例;基于公平、效率和历史原则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的分配问题;最后总结了欧盟碳市场配额分配的经验和各阶段应对“碳泄漏”问题的政策及变化,并根据中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进展,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已启动的区域性碳市场并不涉及区域间的配额分配问题。这使得如何建立一套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省际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公平、效率以及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等多个方面取得平衡,将分配原则合理嵌套于分配模型中,确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配额分配方案依旧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由于配额分配标准、方法始终难以形成统一意见,甚至有学者指出,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将成为全国市场启动前最大的阻碍。
本报告已经从地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基于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历史原则的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为全国统一碳市场中的地区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提供了几种可选择的量化思路。根据本报告的分配结果来看,不同的分配原则以及对不同原则内涵的诠释,其分配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没有任何一种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案能够体现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和效率,因此,全国统一碳市场中的地区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中寻求权衡。综合考虑基于历史责任和效率原则较好地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原则,可以作为全国统一碳市场中的地区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参考方案。主要的结论和建议如下:
(1)在全国统一分配标准之上,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制定地区之间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案,目的是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打下基础,而保障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追求公平性、透明性、均衡性和一致性。与此同时,如果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制定不同分配原则和方案,势必会加大配额分配的难度。因此,从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意义和现实性来看,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一定是全国统一标准,否则这个市场就没有任何意义。在全国统一标准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区域差异,我国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能源资源禀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并导致减排成本和潜力的不同,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基于此,为调动各省的减排积极性,提高减排效率,中国在设计未来碳配额分配方案时,需准确估测未来各省区的碳排放需求量,在全国统一分配标准的基础上,对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可以通过财政转移和其他方式扶持等其他方式解决。
(2)需要避免由于配额分配带来的地区发展问题。中国减排目标的完成依赖于各省区的共同减排行为,而各省区的减排动力又取决于各省区的减排责任划分。碳排放权交易的关键所在是初始配额的分配,如果配额分配偏紧,就会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成本负担;相反,如果配额偏松,就会降低减排动力。因此,各个地区的碳排放分配总量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既不能带来过高的成本负担,同时又能形成各地区减排的内在动力。
(3)需要建立动态的配额调整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的变化,各地区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也在发生改变,应该建立一套动态的配额调整方案。我国统一碳市场建立之初应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国家统一制定省际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总量,再由各地区进行总量分解和调配。同时,为了克服每年确定一次配额分配总量所带来的繁杂和不确定性,可采取分2-3年为一个阶段的形式确定省际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总量。
(4)尽快建立相关配套管理机制。为了保证碳排放权分配工作的顺利实施,应尽快建立相关配套管理机制。完善信息采集、交易管理、排放监督以及检测计量等工作,保证碳排放权分配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综上,在全国统一分配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财政转移和其他方式扶持等方式解决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并适时进行调整,提高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公平性和经济性,对于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