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16北京科吉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今年6月,英国石油公司(BP)在北京发布《BP世界能源展望2016版》。2015年,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基金会也分别发布了对未来能源发展前景的预测报告。虽然各机构情景假设的设置标准不同,但展望结果反映了它们对未来能源发展的基本判断。
世界能源发展大势展望
未来20~25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速降挡减半,发达国家近零甚至负增长,95%以上增量集中在新兴经济体,其在全球新增能源需求中的份额从目前的“主导”向未来的“统领”转变。
相比过去20年年均2%的增速,BP认为至2035年,未来20年全球能源需求年均增速1.4%,其中2025年后年均增速1%;IEA认为至2040年,未来25年年均增速1.1%,2020年后年均增速1%,2040年一次能源消费达到260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7%。新增消费需求中,BP认为96%来自非经合组织,年均增长2.2%;经合组织年均增长仅为0.1%,且在2030年后下降;IEA认为97%来自非经合组织,年均增长1.7%;经合组织年均增长仅为0.1%,且在2020年后下降。
能源结构从石油为主导向结构均衡型转变。2040年前,可再生能源仍无法占据主导地位,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20%以下;煤、油、气三种化石能源出现工业革命以来的首次等额供应。BP认为,203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25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65亿吨标准煤、石油70亿吨标准煤、天然气65亿吨标准煤,可再生能源40亿吨标准煤、核能10亿吨标准煤,分别占一次能源供应的26%、28%、26%、16%和4%。IEA预测2040年全球各类化石能源供应量比BP预测2035年的水平均低2亿吨标准煤,可再生能源增加10亿吨标准煤,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19%。
能源贸易流向呈现由西向东转换的格局。BP认为,页岩气、致密油的发展使得美国能源独立时间从2030年提早到2020年左右,美国将在2020年由能源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同时亚洲国家对能源进口的需求不断增大,到2035年亚洲国家能源进口将占地区间能源进口总量的70%。IEA认为2040年能源贸易路线将从大西洋沿岸地区转移到亚太地区。2020年起美国天然气实现完全自给自足,并开始出口,其中页岩气占天然气供给总量的49%;2030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目前的46%下降到23%。电能将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是增长最快的终端用能。IEA提出,2040年电能将占终端用能的23%~26%,相比目前提高5~8个百分点。BP认为,到2035年,发电领域用能将增长约60%,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从当前的42%提高至2035年的47%。
国内外机构对中国能源发展的研判
国内外机构对中国能源发展的趋势研判基本一致,但在具体数量及时间点的判断上存在一定差异。
国内机构对能源消费的总量及增速预测值更低。IEA预测,到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50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4.5%;2030年57亿吨标准煤,2020~2030年年均增速1.3%;中国能源研究会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分别预测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47亿吨、48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3.5%左右,到2030年达到56亿吨标准煤,2020~2030年年均增速1.8%。
国内机构对能源结构转型的预期更乐观,对煤炭消费峰值时间点的判断相比国外机构早5~10年。BP预测中国煤炭消费2025年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到2035年达到46亿吨,占一次能源比重为51%。IEA认为2030年达到峰值45亿吨,占一次能源比重为5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认为2020年达到峰值39亿吨,占一次能源比重为58%,2030年占比下降到50%。中国能源研究会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研究认为,2020年达到峰值42亿吨。
国内机构预测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高于国外机构,因而对碳排放的增长预测低于国外机构。BP认为中国到2035年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仅从3%提升到13%,而二氧化碳排放将增长37%,届时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0%。IEA认为中国到2040年风电装机将达3亿千瓦、光伏2.2亿千瓦,预测偏低。社科院认为,到203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16%、核电占8%,而碳排放相比现在仅增长18%,可以提前实现碳减排承诺。
国外机构对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预测高于国内机构。BP认为2035年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23%,石油对外依存度75%,高于美国2005年的峰值,天然气对外依存度40%。2030年左右,中国超过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社科院认为到2030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维持在16%左右,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1%和38%。
三点启示
一是我国尚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中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难度大,能源转型压力大,而电力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中心环节,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降低国家整体能源消耗强度和扩大清洁能源消费的关键。
二是全球能源格局变迁,中国能源安全与全球能源安全的耦合关系联系更加紧密,有待构筑面向全球的协同能源安全战略体系。随着能源贸易流向由西向东的转变及美国能源独立进程加快,一方面中东等传统能源出口地区的能源价格可能随着美国进口需求的下降而下降,降低中国能源进口成本,但另一方面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从中东返向亚太,中国可能面临更复杂多变的外部局势,潜在能源安全风险提高。
三是虽然近中期来看,清洁能源仍无法占据主导地位,但从增量及远期发展看,清洁能源将是未来的主导能源。中远期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呈现以基地式集中开发为主,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消纳的重要特征,需要进一步加强源—网统一优化规划,加快适应清洁能源高比例接入的关键电力电网技术创新与突破。
来源: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