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扶贫战略_行业新闻_综合资讯_北京归途科技
邮箱登录

人大代表: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扶贫战略

12.03.2017北京科吉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引发和加剧农村贫困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全国人大代表陈智思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容忽略——气候变化。

“我国的连片特困区与气候敏感带及生态脆弱区高度耦合,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影响因素。”陈智思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曾调研发现,甘肃、云南、广西、宁夏、贵州、青海、安徽、西藏、广西、四川等地是我国气候变化脆弱性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连片贫困集中地区。

在国际上,因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灾害所导致或加剧贫困的现象,被称为“气候贫困”。在陈智思看来,毫无疑问,气候贫困在我国不同程度地存在。他表示,长期来看,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干旱化、荒漠化、盐碱化等风险,将持续影响诸多地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而短期来看,气候变化背景下越来越多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往往直接导致贫困加剧或返贫。

“气候变化给我国实现脱贫目标提出了巨大挑战。”陈智思呼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扶贫攻坚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扶贫战略。“这意味着我国扶贫工作应进行理念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与精准扶贫等领域加强协同政策设计。”

如何加强协同政策设计?陈智思给出具体建议:除了通过最基本的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措施提升贫困地区气候风险应对能力,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应构建起完善的气候风险分担体系。

“在气候风险分担体系体系中,政府与市场应充分结合。”他认为,在政府层面,应着力建立公平、普惠式、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市场层面,可通过开展商业气象服务、研发天气指数保险等创新措施,推动建立完善农业应对气候风险的分担机制。

陈智思同时指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扶贫战略,需要气候贫困领域科学研究与监测体系的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仍较为薄弱。他建议,构建我国气候贫困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推动政府部门形成共识;加强气候贫困的监测和统计,进一步摸清气候贫困的空间地域分布、生产方式及群体差异性特征等,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多参考。


来源: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8. 北京科吉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ww.kejicc.com)

京ICP备0902098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121

技术支持:北京归途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登陆